吴国敬
本次分时电价方案调整范围为工商业用电,居民用电成本不受影响。
在7-8月两个月内,四川省经历了历史同期极端高温、最少降雨量、最高电力负荷、缺电时间历史最长的四最叠加局面,电力供需严重失衡,历史同期首次出现电力电量双缺,四川省政府暂停工业用电长达半个月,不少地方的民生用电也陆续受到了影响,不得不启动能源保供一级应急响应。除了在负荷中心附近推进新的煤电项目,此外我国西北地区煤电、新能源丰富,能够与四川水电为主的能源结构实现互济,加强外电入川通道建设。
可再生能源大发展,使得整个能源系统受到气象因素的驱动作用日趋显著。不过在2020年之前,火电在发电小时数方面被水电大大挤压了,特别是水电出力充足的情况下,当地煤电空间受到了严重积压。2015年,因为弃水等原因云南省全面叫停新能源开发,近几年来电力供给紧张局面的出现,同时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新能源发展暂停5年后,2020年开始,在特定地区启动新能源项目开发。然而,根据昆明电力交易中心预测,云南规划投产的2831万千瓦新能源,政策激励明显不足,投产进度缓慢,很难实现按期投运。去年出现的缺电局面,推动了燃煤市场的改革。
云南的新能源崛起源于2020年的8+3计划,彼时云南在大规模上马高耗能产业之后出现了低电价缺口,才重新启动了新能源招标。难以支撑的煤电作为四川、云南省内的第二大电源,火电肩负着调节水电出力不够不均的重要责任。五是跨区输送电量同比增长11.7%,跨省输送电量同比增长6.1%。
上半年,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5.7%、2.3%、5.7%和4.8%。抽水蓄能612小时,同比提高32小时。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4亿千瓦,同比多投产7186万千瓦。电力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超前谋划,全力以赴做好电力保供工作。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5.消费品制造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12个行业。
上半年共有12个省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为负增长,其中,上海、新疆同比分别下降6.4%和5.9%,西藏、湖南、湖北、江苏同比下降幅度超过2%。分大类看,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上半年用电量同比增长8.1%,超过制造业整体增长水平3.8个百分点。(二)保障煤电企业健康发展以发挥煤电保供基础作用一是确保电力燃料的量、质、价。三是做好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电煤保供,加大对煤电企业纾困的政策支持力度。
并网太阳能发电4.7亿千瓦。引导市场主体主动参与电力需求响应,以市场化方式降低高峰时段负荷需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上半年用电量同比增速处于13%至15%之间,这四个行业二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速均超过20%,疫情后恢复态势明显。上半年全国共有29个省份全社会用电量为正增长,其中,海南、内蒙古、青海、广西、西藏5个省份同比增速超过10%。
二是多措并举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其中,煤电2244小时,同比提高104小时。
分季度看,一、二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3.6%和6.4%。统筹应急备用电源管理,保障高峰时段电力供应和负荷中心电源支撑。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三)电力供需形势预测用电负荷方面,国民经济恢复向好叠加今年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到偏高,预计夏季全国最高用电负荷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至1亿千瓦。分类型看,电源完成投资3319亿元,同比增长53.8%,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2940亿元,同比增长60.9%,占电源投资的比重达到88.6%。预计2023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1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左右,其中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7%。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15.1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53%左右,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1733小时,同比降低44小时。
二是完善电价形成机制,合理疏导煤电成本。滚动优化新能源发展规模、布局和时序,合理推进新能源建设进度,保障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
持续提升跨区跨省线路利用率,加大省间余缺互济力度,最大限度保障电力电量平衡。二是第二产业用电量2.8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保持中速增长。
(二)电力生产供应情况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4亿千瓦。截至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7.1亿千瓦。
三是推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合理疏导辅助服务费用。完善分时电价政策,对已出台分时电价政策的省份,扩大执行规模,推动将选择执行调整为全部执行。加强气象会商分析,提升新能源发电预测预警准确度。一、二季度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9%和5.0%
入夏以来,受多地持续高温、经济恢复向好等因素影响,社会用电量大幅增长,全国日发电量和用电负荷持续攀升,连创历史新高。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以赴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千方百计做好一次燃料供应。
总的来看,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保障迎峰度夏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欧鸿介绍,在煤炭方面,今年以来,煤炭产量稳步增长,进口增加较快,煤炭供需总体平衡。
据介绍,随着用电高峰期到来,全国日调度发电量三创历史新高,最高达301.71亿千瓦时,较去年峰值高出15.11亿千瓦时。完善需求响应激励政策和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电价政策和市场机制,引导电力用户优化用电方式,主动削峰填谷,持续推动全社会节约用电。
能源电力安全保供的复杂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大力推进发电装机能力建设,截至6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7.1亿千瓦,其中上半年新增发电装机1.41亿千瓦。全国最高用电负荷两创历史新高,最高达13.39亿千瓦,较去年峰值高出4950万千瓦。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94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7%。
今年以来,我国高温天气多发,预计后期高温热浪灾害风险仍偏高,将拉动用电需求快速增长,对能源电力保供提出更高要求。入夏以来,单日最高发电用气超过2.5亿立方米,有力支撑了气电顶峰出力。
截至目前,全国电力运行平稳有序,居民生活和重点用电需求得到有效保障。截至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1.98亿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300万吨以上,可用近26天。
天然气生产、进口均保持平稳增长,有效保障了民生和工商业用气需要。保障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事关国计民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